近来,医疗服务持续大热。今年7月,亚马逊宣布以近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初级保健平台运营商One Medical,以进一步进军医疗保健领域。而这周二,亚马逊推出了亚马逊诊所(Amazon Clinic),这是一个针对过敏、痤疮和哮喘等常见医疗状况的虚拟平台。该诊所将在美国32个州开展业务,这扩大了亚马逊对美国医疗保健领域的影响力。
国内方面,11月14日,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开幕式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专家学者、企业高管等行业人士共聚一堂,结合各自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实践,分享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思考。本届产业周为期五天,将举办近40场活动,旨在搭建生物医药领域的高标准国际交流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活动品牌。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说:医疗健康需求旺盛,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医疗服务效率低,倒逼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
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创始院长杨广中表示,数字化发展将推动手术机器人更广泛应用。我们正处于第四代机器人和第五代机器人的交替当中,第四代机器人能够充分运用术前、术中影像,一系列诊疗技术在手术当中得到展现,包括AI技术和生物光子学技术的应用。
而疫情深刻影响着医药产业,医改方向逐步明晰,有望估值体系重塑。过去两年,疫情在医药行业的方方面面留下了诸多烙印。比如,医药制造业收入增速在经历2021年依靠抗疫品种打开全球市场带来的冲高后,2022年增速有所回落;医疗新基建由查漏补缺,到三级医院大扩建,再到全面建设;医保结存率从之前的逐渐吃紧,到近几年的持续余额攀升等,疫情以及这几年的医药政策变革已经重塑了目前的医药产业格局,也为后续的改革走向奠定了基础。我们认为,医改政策在受到疫情阶段性扰动后,后疫情时代中将逐步明晰,如集采、DRGS、医疗新基建等。新一轮改革方向的明确,有望重塑医药行业估值体系。
另一方面,生物制药上游供应链空间广阔,强化内循环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生物医药的上游供应链作为研发及生产的“卖水人”,受益于中国科研经费,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投入的持续增长,市场持续扩容;此外,预计此次贴息贷款将进一步推动科研投入的增长。同时,上游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问题在新冠疫情催化下进一步凸显,叠加集采和医保谈判等政策带来的潜在成本压力,国产企业有望迎来发展良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热点跟踪】强化内循环,医疗服务持续火热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