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压铸,即车身件一体化,它将原本设计中多个单独、分散的小件经过重新设计高度集成,再利用大型压铸机进行一次成型,省略焊接的过程直接得到一个完整大零件。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助力汽车一体化压铸的大发展。今日(2月9日)上午,汽车一体压铸概念继续大幅上扬,永茂泰涨停,立中集团、春兴精工、长华集团、文灿股份等跟涨。
一体化压铸有别于冲压、焊装等汽车制造传统工艺,其将原本设计中需要组装的多个独立的零件经重新设计,并使用超大型压铸机一次压铸成型。其该技术最早由特斯拉于2019年提出,2020年9月落地应用于Model Y后地板量产中。根据特斯拉公布的信息,Model Y的后地板采用一体压铸技术后,将原方案的80个冲压焊接零件集成为一个铸件,并实现40%的降本和10%的减重。
目前,一体化压铸技术在汽车产业的渗透率仅为12%,去年市场规模也只有85亿元。但市场对这一赛道预期颇高,根据中银证券测算,结合量产情况,随着一体压铸技术的快速渗透,2025年后地板/前地板/电池托盘渗透率达25%/15%/10%,2025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389亿元,2021-2025年的CAGR达到205%。一体化压铸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渗透率将逐步提升,有望替代现在的冲压焊接工艺。
2020年9月,马斯克在特斯拉电池日发布会上提出,Model Y将采用一体式压铸后地板总成,引发行业车身制造技术变革。相较于传统冲压+焊接工艺,一体压铸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2021年,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积极跟进,文灿股份、广东鸿图、拓普集团等压铸厂纷纷采购大型压铸机,产业链上下游开始协同研发;2022年,沃尔沃、一汽、长安等传统车厂也开始跟进,一体压铸趋势渐明,2022年俨然成为一体压铸启动元年。
据了解,压铸工艺关键在于机器、模具、合金三大要素,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等特点。但由于压铸件质量相对较差、压铸机及模具较贵等问题,过去常用于汽车减震塔、前横梁、纵梁等结构部位。而使用压铸工艺生产大型一体汽车结构件,难度直接升维。一方面,对大型压铸机、模具设计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型结构件结构复杂,还要克服需通过热处理提升产品强度但同时易产生变形和气泡这一矛盾。因此,开发不需要进行热处理也具有高强韧性能、同时流动性好易于压铸的材料,成为必然的要求。
目前除特斯拉完全自制、小鹏部分自制外,蔚来、高合、理想等车企均选择与压铸厂合作,头部压铸厂在设备、材料、模具、量产进度和客户定点方面均具备明显优势。长期整车厂自制与压铸厂合作模式将共存,国内压铸厂有望占据更大市场份额,并成长为全球性龙头。
创世纪2月7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等产品可应用于汽车压铸一体化配套。
均胜电子2月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电子与汽车安全零部件供应商,主要从事于智能座舱/网联系统、智能驾驶、新能源管理系统和汽车安全系统等的研发与制造,暂无汽车一体化压铸产品。
文灿股份,中泰证券01月31日发布研报称,新能源催生一体化压铸工艺革命,是从0到1的潜在千亿市场;工艺领先+前瞻布局+全产业链优势铸就一体化压铸龙头,23年一体压铸率先兑现业绩。
立中集团去年11月2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一体压铸免热处理合金主要客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压铸厂和CTC、CTB、CTP技术的公司,二是汽车主机厂。
广东鸿图,公司以“新四化”为指引,聚焦“汽车铝压铸+内外饰”双业务板块,打造汽车零部件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剥离宝龙汽车股份等竞争优势较弱的业务和资产,进一步拓宽完善公司汽车零部件主业的区域市场布局,持续推进实施“柔性化生产”体制建设,完善大型一体化压铸生产体系,不断开拓新客户。
瑞鹄模具,公司新培育的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将围绕汽车一体化压铸车身结构件、底盘件及三电结构件等精密铝合金压铸件产品。公司与奇瑞科技、永达科技设立合资公司推进年产50万套的汽车大型轻量化零部件项目;通过控股子公司瑞鹄浩博推进轻量化模具以及零部件制造。预计2023年公司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将逐步量产,依托安徽产业集群优势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拓普集团,公司作为平台型零部件公司,在原有汽车内饰、隔音及减震产品基础上,持续前瞻布局轻量化、电动化和智能化赛道,不断拓展公司的行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公司还是国内优质、稀缺的Tier 0.5级平台型零部件供应商,减震降噪、轻量化底盘等领域积累深厚,汽车电子、热管理、一体铸造和空气悬架等新业务突破显著,未来增长强劲。
云海金属去年9月13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向伊之密订购2台7000吨的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机,用于一体化汽车压铸件的制造和镁合金建筑模板的制造。
一体化压铸无疑是A股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数据显示,去年仅一个月时间内,7家涉及一体化压铸的上市公司共接待超360家机构调研。
一体化压铸技术源于汽车轻量化趋势。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采用了一体化压铸技术后,不仅能减轻车身重量,降低生产成本,更能间接提升续航里程。天风证券预计,到2025年国内一体化压铸的市场规模将达300亿以上,2022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到238%。
未来,随着一体化压铸产业从新势力品牌扩展到传统乘用车品牌,从新能源汽车扩展到燃油车,免热处理合金的需求量有望大幅提升,在2023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于2024年至2026年进入市场的爆发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热点跟踪】爆发期的前奏!一体化压铸快飞吧!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