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认证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书编号:ZX0118) | 客服电话:400-636-8688 | 投诉电话:0755-33189899

国内需求扩大,自主可控芯片产业迎来春天

摘要:在当今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下,扩大内需与自主可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个关键要素。

在当今复杂的全球经济格局下,扩大内需与自主可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个关键要素。扩大内需是促进国内经济循环、增强经济稳定性的重要举措,而自主可控则关乎国家在关键技术、产业等方面的独立性与安全性。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其中扩内需措辞更加积极,不仅强调要“全方位”,还再次强调要“大力”提振消费,体现出扩大国内需求的现实紧迫性。这或为国内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一、扩大内需为芯片可控提供市场基础

1.规模效应

当内需扩大时,市场规模也相应扩大。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统计和预测,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的销售额达1063亿美元,2024年预计增长至1090亿美元,并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25年预计达到1280亿美元的新高。设备的增多,对应半导体产品芯片的生产需求也会增加。

随着国外芯片出口的进一步封锁,国产芯片需求的增长,对于本土芯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来销售产品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这使得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有动力去进行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步实现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可控。因为较大的市场份额能够分摊研发成本,使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上更有底气。

2.需求多样性

内需市场包含着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这种多样性促使本土芯片不断拓展产品线,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比如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于游戏,AI,存储需求不断上升。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本土芯片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在GPU、算力,存储等关键领域努力实现自主可控,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二、芯片自主可控提升扩大内需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1. 信任与消费信心

当国内产业实现自主可控时,消费者对本土产品的信任度会提高。如果国内能够实现高端芯片的自主生产,消费者在购买搭载国产芯片的电子产品时会更有信心。这种信任会进一步转化为消费行为,促进内需的扩大。自主可控的产品在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能够长期稳定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实现内需扩大的可持续性。

2. 产业升级带动消费升级

自主可控往往伴随着产业升级。当国内芯片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实现自主可控后。不仅带动了芯片产业的升级,还催生了诸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驾驶等新兴应用场景。这些新的应用场景又创造了新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了内需。

三、扩大内需与芯片自主可控协同发展的挑战与应对

1.挑战

技术瓶颈。尽管扩大内需为自主可控提供了市场动力,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如高端芯片制造设备等,我国仍然面临着技术瓶颈。这限制了自主可控的进程,也影响了扩大内需的质量,因为部分高端制造产品仍需依赖进口。

国际竞争压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对手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抑制我国芯片企业的自主可控发展。例如,美国12月2日再次发布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方式,清单包括多家知名上市公司,如北方华创、拓荆科技、闻泰科技、华大九天、华峰测控、中科飞测等。阻碍本土企业发展,影响市场份额,进而对扩大内需产生不利影响。

2.应对

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和企业共同加大对芯片关键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建立产业基金,集中资金技术力量突破技术瓶颈。例如,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大基金一期与二期今年已投资鸿芯微纳、时代半导体、行芯科技、芯联微电子等13家半导体企业。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采购政策等,支持本土芯片企业的自主可控发展。在扩大内需方面,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补贴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芯片自主可控的消费电子产品。

尽管在两者协同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相信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政策支持、行业支持等对策,可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具安全性的方向发展。

东吴证券表示,国产化叠加政策支持背景下,从销售额看,近10年中国芯片销售额呈阶梯式上升,高端核心芯片的替换环境也日趋成熟。综合来看,拜登政府自上台以来,便将“小院高墙”作为其国际经济战略,后续海外限制政策的影响也大概率持续形成压力。考虑到四大行业协会在各自行业中的引领作用,后续半导体行业也可能迎来更多的政策跟进,值得投资者保持跟踪。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国内需求扩大,自主可控芯片产业迎来春天

赞 (0)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