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际标准化大会上,国际电工委员会提出,由中国牵头制定全球首个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国际标准框架体系,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是支撑发电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消纳的关键技术手段。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国内风光装机量持续提升,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长将带动储能渗透率的提升。机构分析指出,政策、电价和新能源装机渗透率提升等多种因素推动储能行业快速发展,预计2025年海外/国内新增储能装机量分别为190/80GWh,合计超270GWh。
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处于高温预警状态,更使不少地区用电负荷创下新高。在此背景下,各地加速建设虚拟电厂调控用电负荷,这一新型储能模式的进一步落地,推动着储能行业持续高景气度。
储能被称为能源领域最后1公里的技术。由于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季节、气象和地域条件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不连续、不稳定性。储能技术可以解决发电与用电的时差矛盾及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直接并网对电网冲击,调节电能品质。
储能方面,政策也是频频迎来利好。不久前,科技部等九部门印发《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其中提出,研发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液态和固态锂离子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等高效储能技术;研发梯级电站大型储能等新型储能应用技术以及相关储能安全技术。
储能的市场空间有多大?根据天风证券测算,未来几年储能市场规模仍主要由发电侧强制配储贡献。预计21-25年国内发电侧储能装机量有望达到4.7/14.3/25.2/42.4/68.4GWh,4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5%。在电网侧,预计2021-2025年电网侧独立储能需求将达1.2/3.5/6.3/9.8/13.8GWh,复合增长率约为85%。
行业面上,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下称“方案”)。《方案》提出,提高电力储备调峰能力、培育新型储能产业、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
在储能产业方面,加快发展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储能技术,健全和壮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链,鼓励风光储电站一体化发展,在关键节点布局电源侧储能,推动形成完整的储能产业体系。
《方案》指出,充分发挥抽水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峰调频、事故备用功能,在丰都、云阳、大邑等重点新能源开发基地和负荷中心规划建设抽水储能电站基地,在电源侧和用户侧布局一定规模的电化学储能电站,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此外《方案》还提出,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整合优化电源侧、电网侧和各类储能资源,引入各类市场主题,全面开放市场化交易,优化波动性清洁电源布局,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灵活调节、多项互动,优化电源调度,积极探索构建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模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热点跟踪】赛道娇子,储能先锋当起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