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换电模式是通过专用装置或人工辅助快速更换动力电池为电动车辆提供电能补给的一种形式,电池可从电动汽车上拆卸下来,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充电服务或换电池服务。基于效率与成本的考虑,未来充电、换电模式将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客户基础,换电模式将成为充电模式的重要补充。
年初,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政府机构将带头采购”等鼓励举措。
《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推动落实免限行、路权等支持政策,加强充换电、新型储能、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车船用LNG发展。推动开展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施意见》提出要继续加大新技术研发,要充分发挥动力电池的储能特性,在矿场、港口、城市转运等场景因地制宜推广换电模式。
国内新能源汽车处于高景气度发展阶段,2021年全年销量实现同比增长157.5%至352.1万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的发布,表明国家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在逐步取消限购、落实免限行、路权等支持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不断增长,相应地,电池换电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将持续增长。
随着换电模式的政策支持导向逐渐明确以及换电模式被消费者认可,多个企业发布了换电站建设规划。到2025年,蔚来汽车、吉利汽车、奥动新能源、中石化、国家电投分别计划建设换电站4000、5000、10000、5000、4000座,协鑫能科计划建设换电站5000-6000座,合计达到33500座。
2021-2025年,国内换电站累计需求预计将达到2.85万座,其中2025年换电站新增需求达到1.23万座,对应当年新增设备投资额达357.57亿。
长期来看,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提到的“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目标之下,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设施发展空间较为广阔,产业链持续向好。
此外,储能技术的发展助力电池换电模式的推广。今年二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标准体系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基本满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全面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
中信证券指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快速增长将催生充换电行业加速发展,综合考虑换电模式更高效、对电网、土地更友好等优势,以及标准化程度较低、体系较为封闭、投资成本较高等劣势,预计未来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仍将维持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格局,但在资本、主机厂、政策等的推动下,预计换电模式在部分高端乘用车和运营类车辆的应用推广将明显加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题材发现】条条道路通罗马,换电模式是重要补充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