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下午一开盘,A股市场上演戏剧性一幕:光刻机概念股集体在午后突然爆发,华融化学、芯碁微装20%涨停,佳先股份、飞凯材料等涨幅超17%。截至发稿前,光刻机板块整体涨幅达4.5%,成为当日市场最耀眼的明星。这场突如其来的上涨,既折射出资本市场对国产半导体技术突破的强烈期待,也暗含着政策与产业周期的深层逻辑。
一、市场异动背后的三重驱动
1.政策利好点燃情绪
今日早盘,上海市发布《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国产智算芯片研发,推动“模型+系统+芯片”协同发展。这一政策被市场解读为对半导体产业链的重大利好,尤其是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其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中信证券分析指出,国内光刻机产业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若DUV及EUV设备实现突破,国内先进制程产线的国产替代将引发新一轮扩产周期。
2.技术突破预期升温
尽管国内光刻机技术仍落后于ASML等国际巨头,但产业链关键环节已现曙光。例如,上海微电子在沉浸式光刻机领域取得进展,长春光机所牵头的EUV光源系统研发实现阶段性突破。消息面上,某头部券商调研显示,国内某企业的ArF光刻胶已通过中芯国际认证,这被视为国产光刻材料的重要里程碑。
3.涨价逻辑叠加业绩修复
化工原料涨价潮与半导体材料需求回暖形成共振。数据显示,2025年1-2月,国内光刻胶相关化学品出口同比增长28%,叠加硫磺、硫酸等基础原料价格飙涨,部分企业盈利能力改善。例如,广信材料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20%,其PCB光刻胶市占率已跃居全球前三。
二、产业链图谱:从设备到材料的全面开花
光刻机板块的爆发并非单点突破,而是产业链协同效应的集中体现:
1.设备端:芯碁微装(PCB光刻机龙头)、华特气体(高纯电子特气供应商)涨停,前者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50%,后者产品已进入ASML供应链。
2.材料端:飞凯材料(显示光刻胶)、江化微(湿电子化学品)涨幅居前,其中江化微的G5级超净高纯试剂已应用于12英寸晶圆制造。
3.零部件:茂莱光学(精密光学器件)、炬光科技(光场匀化器)等细分领域龙头获资金追捧,后者产品在国产光刻机曝光系统中占有率达60%。
四、机构观点:在泡沫与机遇间寻找平衡
兴业证券强调,实现国产替代不仅能减少供应链依赖,更是保障国家科技安全的必由之路。
历史经验表明,半导体主题投资往往遵循“概念炒作—业绩验证—价值回归”的路径。当前光刻机板块的爆发,本质上是政策预期与情绪共振的产物,投资者需把握以下要点:
1.聚焦真成长:优先选择技术壁垒高、客户认证进度快的企业
2.规避伪概念:警惕蹭热点的“壳公司”,重点考察研发投入占比(需超15%)及专利储备。
3.把握节奏:短期关注事件催化(如上海微电子新品发布),中长期跟踪国产设备订单落地情况。
本次光刻机板块的暴涨,既是中国半导体产业突破“卡脖子”的希望之光,也是资本市场逐利的放大镜。在这场技术突围与资本博弈的双重变奏中,唯有坚守产业趋势与企业基本面,方能在喧嚣中捕捉到真正的价值机遇。正如某资深投资人所言:“半导体的星辰大海,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更是对技术周期的深刻理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德讯证券顾问 » 光刻机集体起飞,发生了啥?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